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攝影技巧-拍攝月亮的8個技巧


拍攝月亮的8個技巧

http://www.fotobeginner.com/978/tips-to-shoot-moon/
2211166660_e8a4859f3c_o

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怎麼可以拍出又圓又亮的滿月,所以我們特別為大家準備了這篇教學,分享如果以有限的工具,拍出漂亮的圓月!

技巧1) 使用Tele-lens﹝遠攝鏡﹞
眾所周知,拍攝遠景需要使用遠攝鏡。尤其是拍攝距離非常遙遠的月光,遠攝鏡更加是必備的器材。如果使用普通鏡頭拍攝,不論你怎樣zoom,都只會看到一個白點,更遑論可以拍出月球上的紋理。一般來說,拍攝月亮時鏡頭焦距當然愈長愈好,但若各位新手沒有「大炮級」的鏡頭,至少亦要使用200mm的鏡頭或加上增距境
Tripod loading

技巧2) 使用全手動模式

要拍出動人的月亮,建議使用全手動模式。當拍攝月光時,我們通常都是處於黑暗的環境。因此,如果拍攝時使用半自動或先決模式,相機有可能會被四周漆黑的環境誤導,誤以為光線不足而將快門較慢或將光圈調大。最後,照片就會因此而過度曝光,所以,拍攝月光的時最好把相機設定為全手動模式,試拍數張再因應環境而微調。 以下是其中一個常用的設定:光圈f/8,快門 1/125,ISO 100,當然這個只是一個參考,必需按實際情況來作調較。

技巧3) 留意快門速度

相信有很多初學者亦有著同樣的迷思,在黑暗的環境下拍攝月光,是否應該將快門速度調慢,以拍出光亮的月色呢?其實這不是必然的,因為月球和地球是會轉動的,所以愈短的快門時間越能捕捉到銳利的畫面,減少因月球移動而令相片變矇的機會,而且月亮是反射太陽的光線,實際上有機會比我們相像中來得光,所以若果快門太慢可能會使月亮過曝令細節消失,而且月亮其實不是想像中那麼暗,特別是月圓的時候,快門不用太慢以免過曝,也可以保持「安全快門」避免手震。

技巧4) 使用腳架及計時器

跟拍攝其他夜景一樣,建議把相機架上三腳架。都在黑暗中拍攝,需要非常穩定才可拍出清晰的影像。而且,月亮與我們的距離十分遙遠,只要有些微的晃動便會令畫面模糊。所以,拍攝月亮建議使用三腳架以保持相機的穩定。為確保相機處於一個完全靜止的狀態,還可以使用自拍計時器反光板預升(/延遲)功能來拍攝。例如當相機光圈快門等設定完成後,再設定10秒計時,這樣便可確保相機完全沒有受按動快門時發生的晃動影響,避免影像變得模糊。
By {link:http://www.flickr.com/photos/tizianoj/411913693/sizes/o/}Tizianoj{/link}

技巧5) 使用細光圈與低ISO

光圈與景深一文中所說,光圈愈小,景深便會愈深。因此,筆者建議使用細光圈(f/8-f/16)來拍出圓月,令影像更清晰。此外,我們應該調低ISO以獲得最佳拍攝品質,否則相片會很易出現噪訊。(可參考7個拍攝夜景的入門技巧)

技巧6) 使用單點對焦/點測光

為了將月影拍得更突出,建議拍攝時使用單點對焦。使用單點對焦可令對焦更準確,月光上的坑紋便能拍得更清楚。
By Michael
By Michael
快門速度:1/200秒
光圈:f/7.1
ISO:200
焦距:400mm

技巧7) 調高對比度

拍攝月光,可將預設的對比度提高,此舉可令月光更鮮明。切記,只需將對比度稍為提高,如果將對比度調得太高,反而會有反效果。

技巧8) 選擇合適的拍攝地點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技巧,拍攝地點亦很重要。除了能清楚看見月光外,地點亦必需夠暗,否則,你有再好的準備亦不能拍出滿意的作品。一般來說,較空曠的地方會較為理想。
順帶一提,一開始拍攝時可先使用自動白平衡,之後再以不同的白平衡營造效果,你會得到更多樂趣。最後,亦有幾點值得留意,就是使用反光板預升和拍攝RAW。或者,這些知識對初學者來說太過艱深,有機會我們再另文詳述!希望大家於中秋佳節能拍出更多有水準的滿月照
===========================
1.  攝於2015/07/26: Canon EOS 650D + Tamron 70 - 300 VC USD A005
100%裁圖、LIGHTROOM 6 後製

2.  要上腳架反光板預昇,倒數自拍兩秒(沒帶快門線) 快門1/250 F8.0 ISO400 EV大約 -3又1/2(不然會爆光) 大概就是這樣

蔡誼晃 反而沒辦法那麼慢,因為月亮在晚上的時候會反射太陽光(所以我們才看得到亮的那一面),所以要慢快門必須要用ND鏡 我是1/250快門拍的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台中夜景景點

在龍井南崗路上,視野可直線對到火力發電廠.


































銀河修圖技巧

從買相機到現在一直都很喜歡上山拍照
上山拍照銀合也絕對是不會從我的照片中缺席
但是拍回來之後是不是有人也跟我一樣
發現銀河總是沒有像別人拍得這麼漂亮清楚呢?
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上網尋找研究後的後製的方法吧!

上圖左邊是後製完成的,右邊是RAW檔原圖

首先在修圖前你一定要拍到銀河(這不是廢話)
所以在上山前一定要先做足功課
天氣狀況、身體狀況等
不然去拍到一隻烏龜(槓龜)勞心又費力!!

拍到照片後接下來就是把照片丟到PS內來調整吧!!
首先當你將照片丟進PS後先使用Camera RAW來稍微調整
當你將清晰度跟對比拉高銀河已經比較清楚囉!!
為了平衡現場光害造成的朦朧感這時候可以將陰影跟黑色拉低


這時候其實銀河已經比較清楚了
調整完成後跟原圖比較一下


這時候在PS內使用套鎖工具
將整顆銀河框選起來
並使用右下角的調整曲線


調整曲線讓銀河到達自己喜歡的樣子


接下來再點選遮色片調整羽化程度大約200~400間


最後再將圖層混合模式修改成"明度"


最後就會得到一張銀河比較清楚的照片囉!!

紅外線夜景攝影

【紅外線夜景攝影】20141126台中誠品綠園道夜景

第一次上誠品頂樓,這個View真的太讚太令人感動了,一邊拍一邊流淚....






Flickr圖床
相機:Canon EOS 600D
鏡頭:Tokina 10-17 Fish Eye
焦段:10mm
快門:30S
光圈:F5.6
ISO:200
拍攝方式:改機高速IR720nm
後製處理:(上圖)套用NKIR_RBS描述檔、色溫修正;(下圖)未色版對調,色溫修正,後製調色



夜景拍攝方式:

其實跟一般的相機拍攝影景相同,曝光控制(光圈、快門、ISO)也是如此

注意事項:
1、耀光。不論是日景或夜景紅外線在拍攝上容易造成耀光,所以盡量避免強烈的光源直射鏡頭,也可                    利用黑卡控制光源進光量。
2、熱斑。盡量挑選無熱斑鏡頭,或是將光圈加大減少熱斑現象。
3、時間。如同一般拍攝夜景相同,一般會選擇日落或日出的前後15分鐘(黃金時段)。對紅外線也是相
                 同,這段時間內週邊還有充足的紅外線光,暗部也較容易呈現。
4、天黑。注意四週的光源是否充足,光源本身或多或少都會散發紅外線光(當然也要看光源的種類),
                 光源越充足相對的紅外線光也會較多,拍攝出來的效果也會比較好。
5、構圖。承上。天黑後,若天空沒有雲層,構圖上天空的比例可以減少。

以上。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如何拍攝出適合製作高水準全景圖的相片

如何拍攝出適合製作高水準全景圖的相片:

心得: 有些廠景用廣角造成主題太遠, 用標準鏡又覺得角度太窄時, 是否可以全景技巧拍攝 ?

理想的相機設定

手動選擇曝光設定*

選取光圈優先或快門優先模式,對準鏡頭然後將快門按下一半,準備曝光。請對準最亮的部分以免曝光過度。然後轉換到手動模式並在拍攝同組相片時鎖定剛才的快門速度或光圈。

理由:若相機對每次拍攝都進行自動曝光的話,兩張相片之間的光線差別會很大(特別是從亮的地區到陰暗的地區),導致重疊部分完全不同。如果這樣,最終生成的全景圖各部分的明暗差距會很大。


關閉閃光燈

儘量不要使用閃光燈。如果相機有自動閃光功能,請在拍攝全景圖片時關閉此功能。

原因:相機的閃光燈有一定的拍攝距離和覆蓋區域,並能在每次拍攝時產生形狀和位置不同的陰影。這些區別會使程式很難辨別相鄰相片的相同區域。


拍攝同組相片時不要拉近或推遠鏡頭 
使用同一個焦距,不要在拍攝同組相片時拉近或推遠鏡頭。 

理由:若在拍攝同組相片時拉近或推遠鏡頭會使相片中的場景不相稱而無法進行拼接。 

不要更改相片大小或品質設定

請在拍攝整組全景相片時,使用同一相片大小(解析度)和相片品質(如,最佳相片品質)。

原因:程式無法拼接不同尺寸的相片。

使用三角架

盡可能使用三角架 
在拍攝全景相片時,所有相片都在同一水平面上是很重要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三角架。

當拍攝360度全景圖片時, 高品質的三角架可以確保這組相片始終處於同一水平線。

如果您的三角架沒有內置水平儀,您可以在當地相機店內購買一個合適的相機熱靴插座水平儀。*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請務必使用三角架 
如果當時沒有可用的三角架,可以讓身體模擬三角架。將手肘緊靠身體,以腳為支撐點在原地旋轉。一定要密切注意每次拍攝的角度水平線,而且旋轉時請儘量保持相機的水平位置。

如果找不到三腳架的定點,也可以將支架折疊形成一個獨腳架,這樣也可以固定相機拍攝相片。

使用相機探視鏡,而非以液晶顯示器取景和拍攝。

相片重疊

請在相鄰相片之間保留1/4至1/2的交疊區域 
拍攝相片時,請在相鄰相片之間保留1/4至1/ 的交疊區域。每次交疊的區域不一定要完全相同。您只需估計一下即可。交疊區域是為了能使拼接程式自動尋找“接縫”區域並拼接相片。 

如您使用廣角鏡頭則會需要更大的重疊區域(1/2)。

創建相片組

您可以使用下列方法自建相片組,這樣,使用程式製作全景圖會更加簡單。 

在40秒內連續拍攝相片 
一些拼接軟體能夠利用相片的拍攝時間(EXIF資訊)將相片分組,然後智慧選取屬於同一組的所有全景圖相片。

手動插入分組相片 
還有一個區分各組相片的簡單方法,您可以在每組相片之間插入(拍攝)一張黑色相片。 在拍攝新相片之前,用鏡頭蓋或紙板蓋住相機再拍攝相片。使您將相片傳送至電腦後,可以很容易看到每個相片組的起始位置。 

技巧概述

用偏光鏡。偏光鏡能增強天空的顏色和對比度(最好的效果是背對太陽或背光90°)、消除潮濕或反光物體表面的亮點和去處霧氣增強相片的清晰度和對比度。 

當拼接有明顯色差或亮度差異的相片時,在拼接後的全景圖中可能出現明顯的接縫。若發生此問題,請在拼接前使用相片編輯工具,如ArcSoft PhotoStudio,調整相片的亮度和對比度。 

不要使用明顯的廣角鏡頭或魚眼鏡頭拍攝全景圖相片。這些鏡頭會扭曲相片的邊緣部分,
使其很難被拼接。 

在拍攝高水準的全景圖片時,須確保景色中的最高物體須完整地攝入鏡頭。最好再留出部分空間以供裁剪不須要的全景圖邊緣。 

拍攝水平全景圖相片時,分別在最左邊和最右邊多拍一張,為得到完整並且理想的全景圖獲得更多的裁剪空間。 

要製作較高水準的全景圖,可在拍攝時將相機旋轉90度(如人像模式)。 

開相機的顯示網格功能。顯示格線能在拍攝全景圖相片時保證相機的拍攝水準——特別是在沒有使用三角架的情況。顯示網格還能保證相片邊緣重疊量的正確。 

一般相片邊緣50%的重疊能保證拼合的最佳品質。如果需要確定相片重疊的部分是否達到50%,您可以打開相機的顯示網格功能。

為了保證全景圖中不出現重複的物體,相片重疊部分請不要超過80%。如果您需要確認相片被重疊了多少,請打開相機的網格功能。

若要使人物在同一張全景圖中多次出現,可在拍攝不同區域時也同時將人物拍攝入鏡。

請檢查您的印表機是否支援橫幅紙。如果支持,請將全景圖列印到長條相片橫幅紙上,這樣可以便於設計邊框。

攝影製作全景圖照片的注意事項

1. 關閉 「自動曝光」功能。
2 .關閉 「自動白平衡」功能。
3. 關閉 「自動閃光」功能。
4. 使用相同的曝光值設定(如果需要的話僅能些微改變)。
5. 整個拍攝過程固定一個焦距。(所以請改為手動對焦)
6. 整個拍攝過程請使用相同品質與解析度。
7. 儘可能的使用腳架,特別是當拍攝物體在相機附近。
8. 拍攝照片之間至少要有25%的重疊區域。
9. 使用廣角鏡頭時,照片之間的重疊區域要有50%。
10. 當照片是用來製作360度全景照時,請在腳架上用膠帶標示刻度,取景要超過360度。
11.  當拍攝主體是移動物體或太過一致時(例如:藍天、大海)。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書法用章知識

簡談書法印章

一、印章的藝術作用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註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並註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壹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閑章,還可寄托書者的抱負和情趣。因此,歷來書家都非常重視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書印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更美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書法作品上常用的幾種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有連在壹起的,也有分開的。題款用章,以壹名壹字為正,壹姓壹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則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無姓,或不落款者,應用姓名章,以利辨識作者。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章;尊長給卑幼,用別號章即可。反之,則貽笑大方。現代書畫家張大千認為,姓名章的形狀以“方形最好,圓形還可,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壹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壹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壹朱壹白,兩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二)閑章
閑章亦稱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的章,壹般不宜為方形,而以半通、長方、圓形、半圓形、隨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過於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單調,需“調整”,這時應考慮蓋引首章。
引首章按內容可分為如下幾種:
(1) 齋號章世傳齋號章始於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後,此風漸盛,書家幾乎人人有齋號章。明書法家文征明雲:“我之書屋多起造於印上。”齋號通常稱齋、堂、室、樓、閣、館、軒、庵等,如惟清齋、雪溪堂、磨劍室、笑隱樓、松風閣、來禽館、賞雨軒、樂天庵等。
(2) 雅趣章即古之吉語章、詞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輯錄具有哲理、發人深思的成語警句,或記錄自己的情趣和心聲。雅趣章內容廣泛,有勉人學習的,如“琢”、“師法”、“書癡”、“精於勤”、“藝無涯”、“師古不泥”、“廣采博取”、“觀書為樂”、“人好學則明”、“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懷的,如“恃德”、“明誌”、“清趣”、“樂而康”、“苦中樂”、“惜分陰”、“孺子牛”、“玉潔冰清”、“淡然天趣”、“老驥伏櫪”等;有表達筆墨情趣的,如“潑墨”、“筆耕”、“香田”、“神趣”、“藏拙”、“癖於斯”、“心慕手追”、“業在硯田”等;有祝願吉祥的,如“如願”、“長樂”、“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壽年豐”、“書翰長壽”、“天長地久”等。
(3) 年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醜、丙寅或壹九八九年、壹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 月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蠶月等。
1、 攔邊章
攔邊章是指蓋在書法作品壹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2、 壓角章
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稱壓角章。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角的稱“押角”。攔邊章只管壹邊;壓角章則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整穩定畫面的作用。
3、 攔腰章
長幅書法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壹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其內容多為書者的籍貫,亦可用書家生肖肖形印。攔腰章應小於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蓋在壹條直線上。
上述種種閑章實則不“閑”,若鈴印得當,既能起到筆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筆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現代書畫家潘天壽所說:“起首章、壓角章也與名號章壹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破除平板,以及穩正平衡等效用。”
(三)鑒藏章
鑒藏章是鑒賞收藏者用章。據載,鑒藏章亦始於唐,宋以後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於禦藏書畫。後來鑒藏名稱頗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鑒賞、過目等。鑒藏用章,應視字畫之大小,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要。有些鑒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蓋章時往往破壞畫面,這是要註意防止的。
三、鈐印的藝術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隨意鈐蓋的,而是有壹定法度的。如若印蓋得不當,非但不能錦上添花,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整幅作品的藝術效果。因此,怎樣鈐印,需要認真對待,精心斟酌。通常情況可掌握以下幾點:
1、大小適宜
印章大小,應與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應與題款字相等為宜,小壹點亦可,不能大於題款字,大則不雅。如若款字細小,紙地逼仄,可用小聯珠印,自顯周到。壹幅作品鈐用大小不壹的兩枚印章時,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穩,避免頭重腳輕之弊。倘屬幾人合作,幾人印章大小亦應相當。
2、數量宜少
鈐印數目,古喜單數。有鈐印“用壹不用二,用三不用四,蓋取奇數,其扶陽抑陰之意乎。”印數不宜多,過多則易雜亂,甚至喧賓奪主。如若壹幅作品用數印,需擇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當
鈐印,要慎視位置。壹幅作品,總有虛實、疏密之處。密處不夠緊湊,可用印章補之;疏處如覺空蕩,可借印章充實,宛如挪動小小的“秤砣”,使畫面均衡熨貼。款尾姓名、字號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題款下留有空白,則鈐在署款之下;若無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適當間隔,既忌擁擠,亦防松散。壹幅作品同時鈐用引首章和壓角章,忌排放在壹邊。壓角章宜放在左下角,與引首章成對角之勢。
4、輕重權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較輕,白文印份量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鈐朱文印,保持兩者和諧壹致;墨色濃重之作,宜鈐白文印,使紅彤彤的朱色與烏黑的墨色產生強烈對比,相映成趣。若壹幅作品鈐用數印,印色應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變化,又協調壹致。
5、風格壹致
印章的風格,應與作品的書體,風格相協調壹致。如單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鈐蓋在工整秀麗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書法作品,不宜鈐蓋娟秀工麗的鐵線印章,否則,便格格不入,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藝術效果。鈐用閑章,不僅要註意使其內容與作品正文渾然壹體,不可違悖,而且應註意保持印章內容與風格的協調壹致,如“祖國河山”印不能刻得支離破碎,“壹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纖細無力。如此等等。
四 、印泥的使用與保養
壹枚精美的印章,如果沒有質地細膩厚重光潔的印泥,就不能將其風神充分地顯現出來,效果就會大為遜色。壹般說,大字多用殷紅印泥。小字多用朱紅印泥。尤其在字帖黑底上鈐印,則必須用朱紅印泥。清朝以來紅色加重,甚至為求古雅效果而多用古印泥,以求其深沈凝重。更有講究者,鈐蓋壹遍,惟恐其色過淺,遂重蓋壹遍,以增其厚重。當然需相重如壹,這只能借助印規才能辦到。鈐印時下面的墊物,可用膠皮或其他較軟物,但不能過軟,過軟易失印跡。
印泥的材料是由朱砂、油脂和艾絨三者混合壹起組成的。朱砂質重、油脂質輕,若長期不調和,兩者會分離,朱砂下沈,油脂上浮到表面,甚至沾結變質,不好使用。因此,每隔壹段時間,要用骨制的槳(不可用金屬制品)把印泥翻拌壹下,使三者勻和。翻拌時,要順壹個方向,不要來回倒。印泥要經常保持清潔。印章蘸泥前,應先揩擦幹凈;特別是新制石印要註意清除筆道內的石屑,以免汙染印泥。蘸泥時,用力不宜過重,忌在印泥中央猛撳,可順印泥的絲縷,用推拉的手法,多蘸幾次,使印泥均勻地沾在印面上。鈐蓋時,要持正按下,用力均勻,勿動搖,勿偏重壹側或壹角,這樣,鈐印效果就會比較理想。
印章的材料有多種,常用的價格又能接受的有壽山、青田等普通石料。高檔也有雞血、田黃等等。溧陽周城蘆蕩有壹種葉臘石,就是壹種刻印材料,市面上也有稱溧陽石的。如有機會,可以找些來試試。
------------------
硬筆書法
首先要了解壹下印章的作用。書法作品中使用印章的目的大致有以下幾點:(1) 豐富畫面,均衡構圖。(2) 補充、豐富款題內容。(3) 印章本身的藝術魅力。(4) 有利於鑒賞、收藏。
由於硬筆書法與傳統書法在書寫工具上的差別(筆、紙),也就形成了兩者在形式上有所區別。由於鋼筆書法字幅小,且壹般使用普通白紙,因此在印章的使用上,硬筆書法也有其獨特之處。
1.印章風格:硬筆書法的線條特征以“瘦硬”為主,因此宜選用挺健、瘦硬風格的印章。硬筆楷書可選用印文工整的印章,行草書則宜選用印文蒼勁的印章,隸篆則宜選用印文古樸的印章。
2.印章的大小和數量:因硬筆書法所用紙幅小,字體也小,因此硬筆書法所用印章,宜小不宜大,壹般以8~10mm的印章即可。使用的印章過大,是目前許多硬筆書法作品普遍存在的問題。同理,同壹幅作品使用印章的數量宜少不宜多,壹般只需壹方,最多兩方(用兩方印時,以壹朱壹白為佳)。對於作者,當然應多備幾方風格不同的印章,以便選擇使用。
3.印文的字數和內容:硬筆書法所用印章較小,所以印文字數宜少不宜多(壹般只刻壹個字即可),宜簡不宜繁。印文內容,壹般刻上作者的“姓”即可。有些作者落款時只署名不署姓,所蓋印章也只是“名章”(無姓),這樣即有重復感,又不能完整地表示出作者的姓名。倒不如落款時署名,再蓋上壹個字的“姓”章,這樣落款有名有姓,有字有章,可謂相得益彰。
4.起首章:硬筆書法,由於受字幅限制,壹般不必使用起首章。
另外,傳統書法使用的是宣紙,蓋章後經裝裱可長久保存。而硬筆書法用的多是普遍白紙,蓋章後印泥浮於紙面上,保管不善則易汙損。因此,硬筆書法宜少用印章。特別是落款後,已無蓋章位置時,更不可強蓋。對於印泥,更應擇善而用。特別需要註意的是刻字店刻的“印章”多無藝術性,與書法作品格格不入,最好不要使用。
總之,硬筆書法的用印,宜少宜小,要根據作品風格選定印章的風格,要根據作品布局的需要,當用則用,不可勉強。恰當地使用印章,可為作品增光添彩,反之,則只能破壞作品的藝術性。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如何避免白牆

如何避免白牆
如何避開阿歡白牆
請到氣象局網站 - 預報- 數值預報模式圖- 區域模式- 700百帕垂直速度和相對濕度場 - 全選 - 排列。即可得到雲圖。時間加八小時為台灣時間。
重點1: 紅點為上升氣流,會把水氣往上吹,也就是白牆。
重點2:濕度80以上多雲,90以上下雨或白牆
由於山上氣流分分秒秒在變化,務必密切觀察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