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光線-反光板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2697289

很多人應該都喜歡在自然光下拍攝,不過總是拍不出理想的畫面,很多問題都是出在光線的控制「淺談攝影光線

在光比較大的狀況下拍攝出來的照片,往往跟眼睛看到的差非常多

對人臉測光背景就過曝、朝背景測光人就變得很暗,或許你會說用閃燈捕光(壓光)

不過要讓閃光燈閃得剛剛好(包括位置、出力、光質)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戶外閃燈應用








為什麼使用反光板:在拍照時,雖然總希望有藍天的藍跟大陽的好光線,但太陽光過強,拍攝時可能會遭遇很多光線上的問題。

在順光下拍攝時,你可能被說太平板單調,缺乏層次、立體感。如果在拍人像時,他們可能會被太陽照得眯起眼睛

如果在逆光下拍攝,拍出來的主體可能會變成剪影的效果,如果使用光圈優先(A模式)也不容得到準確的曝光值。








反光板的使用與閃光燈相較起來就方便多了

「白色反光板」白色反光板反射的光線非常微弱,由於它的反光性能不是很強所以其效果顯得柔和而自然

大多會在陽光很強烈的情況下使用,當需要稍微加一點光時,

使用白色反光面對陰影部位的細節進行補光,讓暗部的細節更多一點。 









「銀色反光板」由於銀色反光板比較光滑如鏡能產生更為明亮的光,銀色反光板是我最常用的一種反光板

可以很容易的把暗部捕亮還有增加Model的眼神光,

把太陽光當成是主光源利用銀色反光板,去營造層次感較豐富的畫面。



http://kphoto.pixnet.net/blog/post/45322099-%E5%8F%B0%E7%81%A3%E6%95%B8%E4%BD%8D%E9%80%9A%E9%9B%9C%E8%AA%8C-%E7%AC%AC16%E6%9C%9F-%E5%8F%8D%E5%85%89%E6%9D%BF%E7%B0%A1%E6%98%93%E5%AF%A6%E6%88%B0%E6%8A%80%E5%B7%A7
 在前兩期的雜誌裡我們討論了一些拍攝人物時可以變化的技巧,在這期的內容裡我們就來更深入的研究一下進階的技巧。
    在這期的內容裡我們討論最基本的進階技巧,那就是”反光板的使用及變化,在這邊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反光板,在基本上來說金色主要是補膚色而銀色是在補亮度,這是基本的論調但並不是絕對的結果,因為在攝影裡面沒有絕對的事情,在這要先提醒朋友們,所以,一般來說市售的反光板可簡單的分為金、銀兩種,通常在器材行裡可買到最好的反光板就是一面是金的另一面是銀的,可是,像比較專業的反光板還可以再細分為黃種人、白種人及黑人用或半透光室外三用反光板及室內棚閃燈專用反光板,像右圖所示就是金銀雙面加半透光室外柔光三用反光板,這也是我們這次外拍所使用的主反光板,副反光板就是使用一般市面有在販售的金銀雙面的反光板,這主、副的使用在夜間方面的使用比較多,一般在光線充足的時候我們比較不去使用這技術,因為這需要比較多的人力協助才能完成,這在個人小型外拍上比較難以完成,可是,在較多人形式的外拍活動裡筆者非常建議讀者在任何狀況下使用這技巧。
    我們在反光板的使用上一般的使用方式可大約分為兩種:IMG_9182.JPG
第一種就是讓反光板順者它的造型張開來使用(如右圖示)  
可直可橫全看拍攝人物的取景範圍。
第二種就是屬於變化形式的使用(如下圖所示)IMG_9183.JPG  IMG_9184.JPG  
我們將反光板向內彎曲讓它的反射光線變的比較集中,這可以在光線較弱的情形下加強它的反光或是降低人物亮面和暗面光線的落差。
     當我們簡單的介紹了反光板的種類、基本使用方式及變化後,我們來看看實地應用操作時的變化。

CRW_0007.jpgCRW_0011.jpg    我們一開始是在完全沒有反光板的輔助下拍攝,場景是選在一個舞台邊(如左圖),這時光線因為舞台的設計被擋住完全無法將model的特色顯現,膚色及衣服的色彩沒有所謂的反差對比,感覺就像是在陰天裡拍照平平的,如右圖。  

  
  
     可是,當我們將反光板打開來使用金色的那一面,IMG_0016.JPG並將光線反射到model的身上的時候,這情況完全的改變了!!(如右圖)  


CRW_0028.jpg      我們可以看到model臉部充滿明亮的光線使得model的白皙的膚色完全顯現,不再是像之前陰暗不清看不出皮膚好壞,而且,頭髮也顯得烏黑亮麗,脖子上的飾品也有了反光,衣服的紅色也相對的跳了出來!! Model身後的柱子也因為反光板的關係,而將銹蝕造成了顏色上明顯的漸層表現出來(如左圖),可是,如果我們將反光板的角度更改一下ㄋ?會變成哪種的拍攝效果ㄋ?我們可以在下圖中發現model的鼻子那有明顯的陰影(脖子也是)CRW_0018修.jpg,臉頰一塊亮一塊暗,明暗的反差過大,造成好像感覺上臉部有缺陷的樣子,至於model的上半身及紅色的上衣那更不用說了,反光板的光線只照到身體的一半,造成胸部的陰影過於明顯,而且,一邊是亮紅色另一邊是暗紅色,顏色的落差太大,這些因素都間接和直接的影響到這張照片的成功與否,所以,光線的角度也是很重要的喔!!  


  

IMG_0072.JPG    到這為止不知各位讀者有沒有發現一些反光板的使用奧妙之處,我們討論完反光板金色面的使用方法後,再接下來研究銀色面的應用,在這邊我們讓model站在陽光下時改使用銀色反光板補光,用意主要是要降低陽光在model身上所造成的陰影和反差,不然站在陽光下的model常會因為姿勢或動作造成明暗對比很大而破壞了照片的完整性,使得拍回來的照片全變成殘念,如左下圖所示:CRW_0060.jpg雖然有在用反光板補光但是不可能一次就將陰影CRW_0060修.jpg處理掉,
原圖
在這我們主要是降低光線的落差,讓model的神情能在照片中顯的比較明顯,所以,在矯正顏色上我們就稍微做了點犧牲,在顏色上的表現會顯的比較淡一些,跟金色面所呈現出來的顏色會有些差距,那有讀者可能就會有個疑問產生,那用金色會不會改善這問題,然後也可以解決明暗反差的問題,在實際的使用上個人的感覺是很勉強,而且陰暗面會變的很黃,一點都不自然,最好的方法是一邊反光板用金色另一邊用銀色,顏色及亮度都能兼顧。如圖。  CRW_0077.jpg  
   
    接下來我們要來討論陰天及逆光的狀況下反光板的使用方式,在陰天及逆光裡反光板幾乎沒有作用,因為在逆光中model的背後真的是一片明亮的陽光,而臉部是一片漆黑,用金色反光板讓膚色顯現出來,卻無法將亮度提升,那在陰天裡因為陽光不夠強反光板的光線較弱,對model的幫助根本一點也看不出來,而這沒第二個反光板、沒有陽光時候該怎麼辦?
    這時我們就要藉助閃光燈的幫助,將閃光燈用斜角的方式對金色反光板閃光,讓我們製造屬於model的專屬光線出來(如圖),PICT0006.JPG   這種跳燈的拍攝方式在一些外拍中是非常好用的拍攝技巧(也可應用在室內無反光板時,將閃燈往天花板或牆壁上做閃光的動作,反射的光線會對主體補光但卻不會有像直接閃光時的強硬感),除了能讓我們達到我們想要的亮度效果,也能讓顏色不至於變淡或變暗,不過,在做跳燈拍攝時閃燈的出力控制攝影師必須注意一下,CRW_9158沒閃光+反光板.jpg  CRW_9167修.jpg  
無反光板及閃燈輔助    有反光板及閃光燈輔助
CRW_9178有閃燈+反光板OVER修.jpg  因為閃光燈如果不作做手動微調而直接將相機測得的數據使用的話,只會出現一個結果…那就是過亮也就是OVER(如左圖),白茫茫的一片這樣反而會破壞照片的感覺,而且萬一要洗照片給model留念的話…就會有點難堪了,千萬不要秀出技術後反而還被笑,多注意一下細節是有幫助的喔!!


 CRW_0173.jpg 逆光時閃燈的輔助使用可簡單分為兩種:一種就是跟陰天一樣的跳燈方式,另一種就是直接對暗部補光,對model做直接閃光燈補光這好像跟我們之前所說有些衝突,可是,這種變化是攝影的應用之ㄧ,當我們在逆光下拍攝model,而我們因為礙於場地無法進行反光板補光時,閃燈補光是一項很好的選擇,在進行閃燈補光時我們還是得記住一項原則,那就是閃燈的出力選擇,盡量不能用ETTL改使用M模式手動控制,保留原本的現場光線,以拍攝當天的情形筆者是將閃燈出力控制為1/8光然後再加上擴散板,這樣一來閃燈的光線不會集中在局部,造成臉部過亮或身體左右兩邊亮度不均勻,閃光也會將反光板沒捕到光的地方增加它的亮度,使整體看起來不
上圖:左側跳燈反光板補光+閃光燈擴散板
至於太假太像人工刻意的照片,在拍攝過程中一開始我們是取大約半身的範圍,               
CRW_9101沒閃光.jpg  CRW_9102有閃光.jpg
             沒有用閃燈補光                                            有閃燈補光                                        
當我們轉變拍攝位置及角度時我們的閃光出力也要跟者改變,原本的1/8出力要因為拍攝距離的縮短跟著改變為1/32不然就會發生照片過亮的情形。
 CRW_9115修.jpg  CRW_9116修.jpg  
 標準                  過度
PICT0051.JPG    夜景人物的拍攝方面我建議各位讀者採用雙反光板跳燈的拍攝方式(如左圖),一邊使用金色反光面,另一邊使用銀色反光面,閃燈使用M模式手動微調,快門速度採慢速快門,拉長曝光時間讓現場的自然光能進入。CRW_0038.jpg  
EOS-10D, 28-70/2.8,1/20s,Iso100 
這樣一來我們閃燈補光的光線才不至於破壞整體夜景的感覺,而且,慢速快門在夜景場景的表達方面和現場光的呈現是有其必要的(如右及下圖),在拍夜景人物時如果各位讀者對於自己的慢速手持拍攝沒有自信的話,在這筆者建議各位千萬別嫌三腳架麻煩,不然在1/20秒或1秒的快門時間裡通常照片都是會晃動模糊,而且,在拍攝的同時也記得提醒model不要突然換動作,不然各位在回家用電腦看圖時會氣的捶胸頓足,大嘆浪費了這次的拍照活動心血全沒了,在數位相機看夜景人物的拍攝結果建議別太相信LCD所呈現的,因為在那1.8吋的螢幕裏是看不出輕微的晃動的。CRW_0054.jpg  
EOS-10D, 28-70/2.8,1s,Iso100
    這次的內容不知有沒有幫助各位讀者,更加的了解人物攝影時的補光技巧的變化,在夜景、日光下、逆光下的一些技巧希望能對讀者在拍攝上有幫助,這次拍攝謝謝網友ㄚ德、小叮噹、陳博士及空姐敏婷的幫忙才能順利完成。


鏡頭-35MM



鏡頭-自訂白平衡-用衛生紙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4&t=3334073&p=2

1.拿一張衛生紙放在桌上 
2.先對焦衛生紙邊緣(因為對焦衛生紙很難合焦)
3.讓衛生紙佔滿觀景窗至少70%以上 
4.按下快門
5.到機身選擇自訂白平衡(選擇剛剛那張照片)
6.調整機身白平衡設定(平常是設定在自動AWB 改成自訂)

鏡頭-85mm(小女孩 × 85mm鏡 = 快樂構圖)

http://www.fotobeginner.com/13471/portrait-with-85mm/

小女孩 × 85mm鏡 = 快樂構圖


要數那一鏡頭焦段為人像鏡,相信非85mm定焦鏡莫屬,當然我們都認同只要是鏡頭,都能拍攝人像題材,但85mm定焦鏡頭在衆多鏡頭中,有什麼特性及其優勝之處,令我們在人像拍攝題材上,都會不約而同選擇85mm作為首選?
筆者綜合當中的5種原因,何解需要添置一顆85mm定焦鏡頭,為你的小孩拍攝快樂片段,紀錄生活點滴。還有,筆者寫下構圖筆記,記錄當時如何藉著85mm視角去完成快樂構圖。
1
By 85mm F1.2LII,F2.2,1/100s,ISO 200 (Canon 5DMarkIII)
構圖筆記:把小孩視線方向留白,除了能引起讀者興趣,想了解小孩在看什麼,還留下想像空間,可以增加照片的可觀性。
2

I) 全片幅的普及(Full-frame became popular)

在數碼全片幅未普及前,消費型機種都是以crop機 (APS-C)為主,由於APS-C片幅較小,所以在拍攝時需乘以1.6× / 1.5x 的焦距轉換率,才能達到和全片幅相同的拍攝視角,50mm標準鏡頭裝載至crop機(e.g. EOS 70D機身上)的視角相對傳統135相機上卻為80mm焦段鏡頭的拍攝視角,彼此間有著1.6×的焦段落差,這也是為何50mm標準鏡裝在APS-C機身上會變成80mm中長焦段鏡頭的主要原因(接近85mm視角)。
近年,全片幅的機種分開了入門,進階及高階旗艦級別,令入門門檻大幅降低令全片幅相機普及化,亦都帶動85mm定焦鏡頭的需求增加。
3
85mm F1.2LII,F4.0,1/320s,ISO 400 (Canon 5DMarkIII)
構圖筆記:最近,香港文化博物館有高畑勳與宮崎駿動畫展覽,有小朋友最喜愛的龍貓同埋煤碳屎鬼,當然來張合照啦!
簡單構圖,人帶景以黑白背景的煤碳屎鬼去襯托彩色的人像前景,形成一種以【色彩對比】的構圖技巧。
4

II) 非常合適的工作距離 (Focal Length)

就85mm的視角運用,拍攝小孩子的工作距離大概是1米至4米 (最近對焦距離為0.95m),跟小孩可保持一段距離,可以減少壓迫感,令表情自然流露,未用過此焦段的朋友可能會對85mm鏡有所誤解,其實不一定每張照片都是特寫close up,拍攝1米高的小孩,4米範圍便可全身入鏡,室外拍攝更佳。
5
85mm F1.2LII,F2.8,1/640s,ISO 400 (Canon 5DMarkIII)
6

III) 柔美散景 (Bokeh)

淺景深可以透過 3 種元素獲得,分別是光圈、焦距及拍攝距離,入門的85mm定焦鏡頭已經有F1.8大光圈,高階的甚至有F1.2大光圈,85mm定焦鏡已經滿足了3種必備元素,只要因應主體跟背景距離,構圖及環境需要,優美的散景便展現出來,襯托小孩子的不同動態。
7
85mm F1.4G,1/640s,F2.0,ISO: 100 (Nikon D4s)
構圖筆記: 現場花朵處處,用一大片小花朵作為構圖前景及後景,小孩子放在中間,能為平面的照片添上立體感。
8

IV) 透視,變型少 (Perspective)

有看過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筆者力推35mm及50mm定焦鏡頭作為小孩拍攝的好鏡頭,豈不是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嗎?請比個機會小弟為大家解釋下,對啊! 的而且確,85mm不是必需的鏡頭,但當你有了35/55mm後,一支85mm鏡就剛好填補了小望遠視角的需要,其透視感及變型少的特性,無論是室內或户外的人像題材拍攝,同樣柔韌有餘。
9
85mm F1.2LII,F5.0,1/200s,ISO 100 (Canon 5DMarkIII)
構圖筆記: 背景是一個火車軌道,它的廷伸形成一個消失點, 配合85mm的窄視角,這是一種典形的單點透視法與消失點的構圖應用。
10

V) 大頭照 (Close-up)

一輯照片裡,若然每張照片都是連人帶景,可能會太過單調,人物的比例太少,總是有大頭照的需求,85mm比50mm更能在相同的主體距離,特寫拍攝出人物臉上表情的細緻演繹。
11
85mm F1.4G,F2.8,1/125s,ISO400 (Nikon D4s)
構圖筆記: 如果把小孩放在構圖的正中央,預視出來的效果可能比較呆板,不需要每次都把整個人入鏡,嘗試在構圖時裁切去部份地方,可能帶比你新的靈感。
12

小小心得:

談到85mm定焦鏡頭(全片幅)的選擇,還在量產的選擇多的是,但F1.4/F1.2的價格會比較高,如果不太多拍攝夜景,F1.8版本其重量及光學質數相信不容置疑,一般情況下已經完勝zoom鏡,如果一心想追求夢幻般的散景,那Canon 的F1.2版本絕對是你的目標,可能會令你一試難忘。
13a 13b
  • Canon EF 85mm f/1.8 USM (425g)
  • Canon EF 85mm f/1.2 L II USM (1025g)
  • Nikon AF Nikkor 85mm f/1.8D (380g)
  • Nikon AF-S Nikkor 85mm f/1.8G (350g)
  • Nikon AF Nikkor 85mm f/1.4D IF (550g)
  • Nikon AF-S Nikkor 85mm f/1.4G (595g)
  • Sony SAL85F14Z Carl Zeiss Planar T* 85mm F1.4ZA(640g)
  • Sigma 85mm F1.4 EX DG HSM (725g)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鏡頭-人像鏡

名詞透視:人像鏡頭

http://digiphoto.techbang.com/posts/981-135-mm-telescope-head-to-highlight-the-most-important-part-of-the-body-without-losing-the-performance-of-the-background

人像鏡頭通常是指焦段75mm至135mm的大光圈鏡頭,其視角相當於人眼近距離專注地觀察物體的實際所見。自然的視角和大光圈下虛化的效果,使它們成為人像攝影的理想選擇;無論是模特兒的全身像、半身肖像或者只有頭和肩部分的近景人像,都非常適合使用這種鏡頭表現。

另外,由於人像鏡頭大多擁有比較大的光圈,很容易將物體從背景中抽離出來而強調主體,因此所拍出的影像更容易呈現「鏡頭化」的特性。即使如此,由於人像鏡頭的視角和人眼的主觀感受非常接近,它依然很容易還原出人們對這些畫面的真實體驗;同時,你也可以利用鏡頭本身的大光圈,來拍攝自然、明晰的薄暮和室內景象。這麼吸引人的能力是變焦鏡頭無法做到的。

在人像鏡頭中,85mm鏡頭因為可以把光圈做得更大(達到f/1.4甚至f/1.2),因此也是最常見的人像鏡頭,各個攝影器材品牌對這個焦段都非常重視,幾乎每家廠商的85mm鏡頭都是自己的看家鏡頭。

使用更長的鏡頭作為人像鏡頭則可以得到更強烈的壓縮效果,當然也需要在稍微遠一點的地方拍攝,因此帶來的改變並不能簡單地用好或者不好來概括。比如使用135mm鏡頭拍攝人像,拍攝全身肖像時距離需要比較遠,如果在攝影棚內就會有些不便。而對於一些報導攝影師來講,由於拍攝題材的因素,很多時候不方便接近被攝者拍攝(想想那些陌生地區帶著頭巾和面紗充滿神秘感的婦女),135mm鏡頭可以在稍遠距離拍攝特寫反倒成了優勢。

另外要提到的是,75mm至135mm的大光圈鏡頭未必都會被稱作「人像鏡頭」,比如在100mm左右的微距鏡頭是否適合拍攝人像就存在著相當大的爭議。微距鏡頭在設計上會更傾向於強調細節的刻畫能力以及近距離像場的平整,所以很多人認為它過於「纖毫畢現」了,不符合傳統人像的審美需求。顯然持有類似觀點的人不在少數,否則佳能也不會推出具有柔焦功能的EF 135mm f/2.8柔焦鏡頭,尼康也不會有DC鏡頭,而羅敦司德(Rodenstock)的Imagon柔焦鏡頭也就不會成為經典了。

不過,我個人並不認為主流的看法就一定是正確的。據我所知,有一位頂尖的人像/明星攝影師聞曉陽先生便始終使用微距鏡頭拍攝人像作品。在這裡我也想再次聲明,本書闡述的觀點和這個案例的情況一樣,都不能說只有一種方式是最好或者唯一正確的。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人像-摄影技巧之模特如何摆姿

摄影技巧之模特如何摆姿

喜欢拍摄人像的朋友都知道专业模特一般受过专业形体训练,即使没有人指挥,她们也能摆出多种姿势,主动表现自己最美的一面,并间隔一定时间变换表情和姿势。这样拍摄起来比较轻松,略加指点就很好了。但业余的美眉,那就得多花点心思指点她,当她不理解你的意图时,你甚至还要亲自上去摆摆Pose告诉她,教您九个最高效实用的模特摆姿好方法。

一、手扶下巴式:一只手扶着下巴,另一手只托着胳膊,身体稍稍倾斜扭曲。

二、超短裤能够更好地展现女孩们的优美曲线,两只脚交叉,向前迈步状。

三、“梦露”式:身着短裙的侧身照片,弯曲小腿的站姿为画面增加了一分活泼的感觉。

四、“炸碉堡”式:一只腿向前略微弯曲,一只手向上举!

五、支撑腿位于身前,脚尖朝里,两一条位于身后,微微完全(注意两条腿不能分得太开,脚部差不多应在一条直线上)。很自然支撑腿有个向上送胯的动作,躯干部分依然向承重腿方向弯曲,一手叉腰,一手扶着门。

六、一般的站姿经过模特的演绎也变得颇有味道。两腿分开,以左腿为支撑全身重量的承重腿,右腿向前屈膝。上身微微转向身后,右肩有个向上送肩的动作。将一只手臂上扬或举起。


七、坐姿“s型”两腿和脚合拢,朝一个方向自然倾斜,把一只手放在膝盖上,身体略微倾斜。

八、坐姿,还是有一只轴心腿做支撑,另一只脚向前迈,把手搭在膝盖上,和肩成倒三角型。

九、坐姿,一只脚为支撑点,俩只手分别放在膝盖和大腿上,另一只微微向前探(幅度要大),这样看起来更能突显模特的长腿线条。




人像-用好前景後景 拍出層次感極強的青春人像

用好前景後景 拍出層次感極強的青春人像

在對圖像元素進行佈局的時候,元素在平面和立體空間內的位置都很重要,雖然照片中的空間不是由一個三維空間組成的,但是他能產生一種縱深感。這是通過圖像的層面來實現的,它可以使觀者形成一種空間印象。
圖像層面是通過觀者的辨認產生的。它是指界限清新、錯落有致的圖像區域。這種印象要麼源於照片中的清晰與模糊的分別,要麼源於照片中圖像原色的重疊和大小比例。其中,我們在空間視覺方面的經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大腦會自動的修正二維照片所產生的一些視覺落差。例如,一張照片中人與一顆樹是同樣的大小,而我們會認為樹是在人的後方,又例如,照片中的人物被一些模糊葉片遮擋,我們也會認為樹葉一定是在人物的前方。


焦距44毫米、光圈F/3.2、快門速度1/40秒、ISO1250

两层图像:女孩和左下角少许的植物为第一层;女孩的背后为第二层。


焦距70毫米、光圈F/3.2、快门速度1/40秒、ISO800

三层图像:画面左下角虚化的水草以及水中的鱼为第一层;女孩为第二层;女孩的后面为第三层。


焦距70毫米、光圈F/3.2、快门速度1/80秒、ISO500

前景
前景是作为两层照片中最为重要的一层,因为被摄主体通常都处于前景层,这种利用后面空间对主体进行定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构图方式,这种立体效果正是一般人所熟悉的。

焦距160毫米、光圈F/3.2、快门速度1/160秒、ISO100

焦距70毫米、光圈F/2.8、快门速度1/400秒、ISO100

三个层的照片因为有了前景和背景的存在,自然就有了中景,大多数照片的主体都位于中景,因此这一部分成为了照片中最清晰的部分,而背景和前景都变得模糊。中景和前景以及背景之间会有一段距离,可以是1m也可以是50m。

将主体布局在中景部分,前景和背景都用于放置其他图像元素,这样的构图方式是最经典也最为流行的,当然这样的方式根据摄影者的经验喜好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这类照片中的前景成了点缀或者烘托气氛的关键,前景可以是植物、物件和人等等。

下图中前景的红色植物不仅用于烘托气氛,也用于点缀颜色,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力。

焦距50毫米、光圈F/3.2、快门速度1/60秒、ISO400
  下图中将玻璃上的心形图案放置在中景,巧妙的增加了照片的趣味性,同时也引导了观者的视线,让我们注意到男孩看向女孩温柔的眼神。

焦距70毫米、光圈F/2.8、快门速度1/250秒、ISO100
  下图中整个左半边的出血前景,将女孩完整的烘托出来。

焦距70毫米、光圈F/4.5、快门速度1/125秒、ISO100

主体位于中景的时候,前景能很好的烘托主体,增加气氛或色彩的作用,前景在画面中所占的比重并不一定要比主体小,例如一张照片中前景是大量的树叶,然后主体只露出了半张脸甚至一只眼睛,或者是在远处小小的身影,这样的构图能让画面更特别、更有记忆点

将所有位于主体之后的都称为背景,背景可以具有空间感,如一望无际的大海,深邃的树林,同时也可以是平面的或者空白的,如一块有涂鸦的墙壁,工作室棚内拍摄的背景布,或深或浅,但是通常这样的背景布只能用于制造明亮或者黑暗的情绪,并不能额外的表达情感。

在外景拍摄照片时通常会更具有表达力,即使是一块平面的背景,或许是墙或许是灌木堆,也会有它特有的纹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纹理拍摄一些更富有情绪的照片。就算背景占据的空间比主体物大许多,但也可以通过其特有的细节、纹理、图案或者形状等,从内容上对主体进行定位,并为其营造相应的氛围。

僅使用深色背景


焦距100毫米、光圈F/5、快门速度1/100秒、ISO100


具空間感的背景

焦距70毫米、光圈F/3.2、快门速度1/1250秒、ISO100


焦距59毫米、光圈F/3.2、快门速度1/800秒、ISO100

帶有紋理的背景


图片说明焦距53毫米、光圈F/3.5、快门速度1/500秒、ISO100